汽車后市場互聯網+同質化愈演愈烈,車點點女性化“依賴”生存模式初現
2015-09-01 18:11:50 來源:
從2014年爭先恐后的融資新聞到如今長篇累牘的滿目倒閉案例,O2O 特別是上門類 O2O 市場的風向到了2015年下半年,似乎一下子就變了。
這個曾經聚集了諸多風云創業者的后市場江湖,如今變成了很多高手不愿再次伸手觸及的傷心之地。移動互聯網浪潮迎來寒冬,不少行業分析家預測O2O 企業中有 95% 以上會在慘烈的競爭中消失。
國內互聯網目前只有兩個靠譜方向,一個是做輕做標準的平臺,另一個是做重做穩的服務提供商。
資料顯示,目前在后市場擁有資深技術開發團隊,全程參與技術體系架構和研發的APP公司并不多。這其中,寬途是有美國硅谷技術背景的一站式綜合平臺;另一家是剛更名的典典養車,以產品邏輯和市場占有率為優勢的輕平臺模式。而重模式中,途虎養車以售賣正品輪胎,為客戶制定專業養護計劃而做著電商購物平臺;此外還有即將與京東聯手,從線上輕資產向重資產過渡的博湃養車。
幾家歡喜幾家愁。年初自詡為汽車后市場的“大眾點評”,立志給車友一款可以解決所有跟車相關問題的APP的車點點,最近卻如履薄冰。整個產品界面布局邏輯不清晰,嵌入的社區服務緩存時間超長,首頁滾屏商業化嚴重,搖一搖功能不完善導致用戶死機投訴無數。對于那些被免費洗車補貼吸引而來,一心只想獲取單一洗車功能的用戶而言,產品的用戶體驗感日趨下降已成定局。正如車點點王琳在年初對外介紹的一樣,其在傳統汽車后市場浸泡十年之久的傳統偏女性化思路弊端初現,對后市場充滿“敬畏感”的思維模式限制了移動產品思維的無數次版本升級的可能。以王琳為代表的車點點創始團隊想依據經驗,面面俱到做服務的理念,反而束縛了APP產品本身跟用戶的自然適配。讓經驗決定產品而非市場和用戶決定產品,這本身就是做移動互聯網的大忌。
傳統汽車后市場從業人員之所以會被互聯網+思維替代,另一個原因就是傳統后市場行業亂承諾現象嚴重,市場規范性差。車點點在年初反復強調不會停止補貼,隨后卻將補貼擅自換成了代金券,以損害用戶知情權的手法強行激活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黏性,造成用戶大量流失后,亦沒有馬上完善產品邏輯,解決用戶矛盾,反而向建行遠程采血,推出龍卡車點點,提示語更是對自己車點點用戶的神補刀:“想免費洗車?非建行用戶下載大眾版客戶端即可!”傳統思維模式的銀行APP,就這樣在車點點的傳統模式影響下淪為輸血工具。
其實追溯車點點這種偏傳統的汽車后市場女性化“依附”思維模式,不難發現正是汽車后市場7000萬億市場價值難以開發的原罪之一。O2O車后市場大額融資仍然救不了資深技術團隊缺失的技術瓶頸,正如馬云說的,寧愿選擇一流的團隊和三流的方案,也不愿意選擇三流的團隊和一流的方案。后市場最難熬的并非近在咫尺的寒冬,而是豬一樣的團隊還跑偏了風口。盡管很難面對但卻是真實的存在,類似車點點這樣的,強依賴傳統思維做互聯網O2O的企業,燒完了投資人的補貼卻止不住產品端大量失血的創業型公司,將會在移動互聯網的冬天來臨之前,因為扼殺自己的用戶而陣亡。
相關閱讀
- (2015-07-02)互動吧迎來“互聯網-” iword2015互動營銷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