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悅動圈將登錄新三板 關鍵數據謎團待解
2016-04-07 15:35:45 來源:91手游網
當風口來臨之時,豬也能飛起來。互聯網“風口論”的盛行,讓那些身處風口之中的公司,有時甚至是被風吹著往前走。然而也有不少公司,困于產品、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乏力,便不惜利用各種手段,期冀早日實現上市目標。
近年來,伴隨著全民跑步熱潮的風起云涌,馬拉松可謂是人人追捧的新風口,同時一批以馬拉松賽事為主營業務的創業公司瘋狂崛起,不完全統計相關APP數量多達數百個。據多位投行人士預測,未來兩到五年內逐漸進入“馬拉松大年”,與此相關的馬拉松概念股或將出現。
多方消息顯示,近期專注于跑步社交的悅動圈,正在加速登錄新三板進程,意在成為跑步概念第一股。
關鍵數據成謎待解
對于悅動圈即將掛牌新三板事件本身而言,更讓人好奇的是,在不到兩年的短時間內,其上市的“資本”究竟從何而來?
事實上,縱觀整個跑步領域,先行者咕咚用了7年時間用戶規模僅達到4000萬,至今依舊處于虧損狀態。而悅動圈這個“后起之秀”,對外宣稱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000萬,日活用戶高達數百萬。
稍微有些常識的,在看到這個數據之后,第一反應都是“不太可能吧?”此時不免讓人想起被稱為用PPT造車的游俠汽車和曾經大火的超級課程表,一心想著怎么吹噓數據,獲得一時所謂的成功,實際上和服用藍色藥丸并無二異,最終透支的是自己和行業的未來。難道,悅動圈也是如出一轍?
先來看看用戶規模這一數據。翻閱悅動圈官方新聞數據發現,其用戶規模在2015年8月時宣稱有3000萬;2015年9月,悅動圈創始人胡茂偉在發布會上透露,悅動圈注冊用戶僅為1690萬;2015年12月,悅動圈官方宣布用戶規模為5000萬。
前后如此矛盾的數據,不僅僅是悅動圈公關水平太業余的問題,也說明其用戶規模更是“憑空捏造”。而這般做法的意圖不言而喻,和那些騙子創業公司大同小異,妄圖欺騙投資人獲得融資進而增加估值。
除了用戶規模之外,悅動圈的日活用戶同樣“秒殺”同行。根據三方統計機構比達數據顯示,悅動圈8月的實際日活規模為71.69萬,而從悅動圈官方新聞數據可以看到,其在9月日活達到了370萬,12月日活量又為120萬。
對于一款運營兩年的APP來說,高得離譜的日活用戶究竟是怎么來的?此時此景,不禁讓人聯想起嫌詐騙投資人和廣告主源代碼剖析的蜻蜓FM。據一位長期研究體育類APP的資深技術人士介紹,悅動圈同樣存在后臺自啟動、鎖屏界面自啟動等刷日活的行為。
在百度指數中檢索悅動圈,“悅動圈跑步騙局”關鍵詞的熱度更是排到第二位。顯然,關于悅動圈造假問題,還有重重疑云有待進一步揭開。
未來能否走的更遠?
多位互聯網觀察人士指出,數據造假行為在互聯網行業一直是比較普遍的現象,具體到新興的跑步行業,不排除有人在盈利無望、融資困難的情況下,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用戶規模與日活用戶等關鍵數據,借助上市契機完成套利實現退出。
從上述資料來看,悅動圈各方面的確都存在嚴重問題——不是在瘋狂刷數據虛構用戶規模,就是難以找到一個符合的商業模式無望盈利。那么,悅動圈究竟為何淪陷到這個地步?
眾所周知,近年來跑步類APP大量出現,使得原本是藍海的跑步領域日漸成為紅海之勢,競爭壓力越來越大。
悅動圈只是打著體育的幌子,依然用的互聯網傳統的手段與方式,而其在意的也只是用戶規模與日活數據,甚至不惜采用拉人頭方式以及所謂發紅包的方式瘋狂圈用戶。
不知道其創始人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:用戶到底是為什么跑步?紅包固然能夠吸引不少用戶參與進來,然而,當用戶發現拿紅包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之后,必然會加劇流失。
用戶跑步不是為了利益,而是基于自身的一種運動需求和對跑步的一種愛好,任何違背體育本質的行為,終究難以走得更遠。
所以,從根本上來看,悅動圈并不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跑步體驗,解決不了用戶遇到的體育體驗問題。歸根到底,互聯網+體育的根本還是在于體育本身,體育投資其實更需要長遠布局。
由于長期盈利無望以及融資越來越艱難,對于悅動圈來說,只有加速上市才能成功推出。一旦這類企業真的掛牌新三板,勢必造成跑步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尷尬。其所造成的后果,不僅是損害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,還將破壞跑步行業的黃金發時間,這才是最可悲和最可怕的。
相關閱讀
- (2016-11-06)天星資本執行總裁蔡志明出席深圳金博會,共話新三板發展
- (2016-11-15) 天星資本:TMT產業是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
- (2016-03-11)一雙好兒童鞋對保護兒童足部健康是關鍵
- (2016-07-07)商幫科技的驚世騙局:從網絡關鍵詞到行業網站